Merge Path - A Visually Intuitive Approach to Parallel Merging 论文解读
在看DuckDB技术博客时,了解到这篇论文。文章提出的算法非常实用,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效果也很好。本文主要对论文核心部分进行解读,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叙述,若有不当之处,欢迎纠正。
介绍
在工程实践中,合并两个有序数组是非常常见的操作。最直观的实现方式就是采用一次归并排序,直接将两个有序数组合并生成一个新的有序数组。这种方式简单直观,也最容易实现,在数据集比较小的时候,性能特别好,时延几乎不计。但是在数据集较大的情况下,对于数据库这种对时延较为苛刻的系统来说,时延则不得不成为一个关注点。
在现代CPU多核架构下,可以充分利用CPU并行计算能力,采用多线程并行合并可以成倍提升性能,降低时延。
给一个长度为 \(n\) 的乱序数组,将其排序,考虑merge-sort算法,需要 \(\log_2n\) 轮排序,第一轮排序需要将 \(n/2\) 个 \(pairs\) 比较排序,第二轮需要将 \(n/4\) 个 \(pairs\) 排序,最后一轮将 \(2\) 个 \(pairs\) 排序生成单独的排序数组。
考虑使用并行merge-sort算法,使用 \(p\) 核计算机,假设 \(n \gg p\),在前面的轮次,每个核可以负责一批 \(pairs\) 的排序工作,越往后需要排序的 \(pairs\) 更少,那么并不是每个核都能分得 \(pairs\),不能充分发挥并行化计算能力。为了有效地发挥并行计算能力,需要对有序数组的合并也并行化,这样每个核在任何时候都能参与计算。
论文认为一个高效的并行合并算法必须具备如下特征:
- 所有核拥有相同的工作量(负载均衡)
- 尽可能少的核间通信
- 最小化额外工作(为了并行化所做的额外工作)
- 高效内存访问(高缓存命中率和最小的缓存一致性开销)
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将两个有序数组按照核数平均切割成多个子数组,然后每个核分配一对长度相同的子数组,各个核排序生成一个有序数组,再将所有有序数组串联起来便得到最终的排序数组。如下:
arr1 = [1,3,5,7,9,11,13,15,17] split to --> [1,3,5] [7,9,11] [13,15,17]
arr2 = [2,4,6,8,10,12,14,16,18] split to --> [2,4,6] [8,10,12] [14,16,18]
core0| core1| core2|
[1,2,3,4,5,6, 7,8,9,10,11,12, 13,14,15,16,17,18]
如上,假设有3核,两个数组都等分成3个子数组,然后每个核合并一对子数组,最终得到一个合并完成的有序数组。一切看起来都没有问题。但是假设两个数组如下:
arr1 = [20,21,22,23,24,25,26,27,28] split to --> [20,21,22] [23,24,25] [26,27,28]
arr2 = [10,11,12,13,14,15,16,17,18] split to --> [10,11,12] [13,14,15] [16,17,18]
core0| core1| core2|
[10,11,12,20,21,22, 13,14,15,23,24,25 16,17,18,26,27,28]
很不幸,上面的排序结果不对,因此,正确的数组划分成为了关键点。
论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并行随机存取机 (Parallel Random Access Machines, PRAM) 的并行合并算法,即允许并发(并行)访问内存的共享内存架构。论文的算法具备负载均衡、无锁、高效内存访问的特点,仅需少量额外工作。为了实现高效的并行算法,论文提出了一种叫做 Merge Path 的方法,这也是论文的核心,下文将详细分析 Merge Path 的原理。
Merge Path
假设两个有序数组 \(A\) 和 \(B\),长度分别为 \(|A|\) 和 \(|B|\), \(A\) 和 \(B\) 构成矩阵 \(M\),如下图所示:
声明:本文所有图片都来源于原论文。
我们来看下 Merge path 是如何构造的。要合并两个有序数组,我们从起点(1, 1)开始,比较 \(A[1]\) 和 \(B[1]\),如果 \(A[1]>B[1]\),将位置往右移动,否则往下移动,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走到右下方终点。最终得到一条路径(图中黄色路径),这条路径就称为 Merge Path。
通过构造 Merge Path 可以得出下面几个结论:
引理1:从头到尾遍历 Merge Path 的过程中,向右则选取 \(|B|\) 中未使用的最小值,向下则选取 \(|A|\) 中未使用的最小值,最终得到的结果即为合并后的有序数组。
引理2:合并路径上,任何连续片段都由 \(A\) 的连续元素序列和 \(B\) 的连续元素序列组成。
引理3:合并路径的非重叠片段由不相交的元素集组成,反之亦然。
引理4:对于合并路径上两个不相交的片段,后面片段的元素集肯定大于或等于前面片段的元素集。
定理5:考虑一组子数组对(来源于 \(A\) 和 \(B\)),这些子数组对包含了所有元素,它们一旦排序便形成了合并路径的连续片段。可以断言,这些子数组对可以并行合并,合并后的结果拼接在一起便形成了最终的有序数组。
推论6:将合并路径划分为任何个不重叠的片段,这些片段对应的子数组对都可以独立合并,合并后的结果按片段顺序串联形成一个合并路径上有序数组。
推论7:将合并路径平均划分为相同大小的片段,并行地合并片段对应的数组对,可以在多个处理器间达到负载均衡的效果。
并行合并和排序
有了上面的结论,我们来看下如何实现高效的并行合并算法。根据推论6和7,可以知道,需要将合并路径按照cpu核数平均划分,得到大小均匀的片段,然后并行地合并这些片段对应的数组对即可。要均匀地划分合并路径,其实就是要找到这些划分点,因此,算法的核心就是找这些划分点。算法核心思想如下:
- 根据核数计算出每个线程处理的数据量
- 对于每个线程,计算其所处理的起点偏移
- 对于每个线程,根据起点偏移计算其在合并路径上对应的坐标点\((x, y)\)
- 对于每个线程,根据自身的起点坐标点和终点坐标点(下一个线程的起点)合并数组对
- 对于每个线程,将合并的结果写入最终数组对应的下标即可(根据前面的引理可知不同线程片段对应的元素集不会重复,因此这里不会出现内存并发安全问题)
通过上面的算法便能找到所有划分点,如下图:
划分点将合并路径平均分割,然后由每个线程独立地合并排序每个片段对应的数组对,得到最终的合并数组。论文提供了算法的实现代码,见 github地址 。笔者测了下,有点小bug(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coredump,笔者用Golang重新实现了算法,见 github地址 )。
测试
测试环境:MacBook Air M1 芯片,逻辑核数 8
测试数据量:\(A\) 和 \(B\) 的size均为1亿,合并成2亿的数组
直接用论文提供的代码测试,测试结果如下:
$ make test100m
./a.out -A 100000000 -B 100000000 -t 2
OpenMP MergePath Implementation
Merging: A[100000000] B[100000000] to C[200000000] using 2 threads
serial merge 0.745051
Total OpenMP MergePath 0.379064
Speedup over serial merge 1.965501
MERGE SUCCESSFUL
Total Time 0.437201
./a.out -A 100000000 -B 100000000 -t 4
OpenMP MergePath Implementation
Merging: A[100000000] B[100000000] to C[200000000] using 4 threads
serial merge 0.745274
Total OpenMP MergePath 0.195741
Speedup over serial merge 3.807443
MERGE SUCCESSFUL
Total Time 0.231412
./a.out -A 100000000 -B 100000000 -t 8
OpenMP MergePath Implementation
Merging: A[100000000] B[100000000] to C[200000000] using 8 threads
serial merge 0.750698
Total OpenMP MergePath 0.132132
Speedup over serial merge 5.681429
MERGE SUCCESSFUL
Total Time 0.160297
./a.out -A 100000000 -B 100000000 -t 16
OpenMP MergePath Implementation
Merging: A[100000000] B[100000000] to C[200000000] using 16 threads
serial merge 0.750842
Total OpenMP MergePath 0.126917
Speedup over serial merge 5.916009
MERGE SUCCESSFUL
Total Time 0.164079
线程数从2到16递增,线程数越多,并发数越大,MergePath 算法也就越快。当然线程数并不是越多越好,最佳线程数和CPU配置有关系。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,当线程数为16时,并行Merge比普通Merge快了将近6倍,说明并行Merge的实践表现效果非常优秀。
小结
本文主要解读了论文核心部分,还有些遗留内容并未解读,如果想了解更详细内容,可以直接看原论文。同时,笔者用Golang实现了论文中的算法(更加易懂),源码已上传github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参考。